青农学子三下乡:依托专业,研以致用,探索芦苇绿色发展“新内涵”

    2023-07-07 14:39:42 来源:bat365中文官网登录入口          浏览数:0

  7月1日至10日,bat365中文官网登录入口“行在‘芦’上,一‘苇’以航”赴东营河口绿色发展实践服务团走进东营市垦利区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学习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情况,实地调研、监测、记录区域芦苇生长情况及环境状况,为区域芦苇湿地治理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合理方案。

  

  学理论,察实际,培养青年生态观

  bat365中文官网登录入口团委书记许菲菲、副教授郭霄及团队研究生指导团携手“行在‘芦’上,一‘苇’以航”赴东营河口绿色发展实践服务团来到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实践。到达黄河三角洲,团队成员切身感受到了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下,河口地区逐渐呈现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景象,保护区内也能见到有候鸟时来觅食的身影,广阔的绿色湿地也成了最美好的画卷。

  在郭霄副教授的介绍下,团队成员深入了解和学习了河口地区植被分布情况、生态环境概况以及在湿地滩涂上开展的生态学实验情况。团队成员认真聆听学习,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政策及措施有了更加清晰和准确的认识,也树立了良好的生态文明观,立志付出行动推动河口绿色发展。

  

  依专业,做准备,迈出实践第一步

  深入学习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情况后,团队成员了解到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及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受到威胁,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在郭霄副教授及其研究生团队的指导下,实践团队依据专业理论,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围绕芦苇这一黄河三角洲湿地典型植被的生态效益和生态保护状况,制定合理的生态学实验方案以深入探究芦苇湿地可持续发展方案。

  随后,实践团队细化实验路径,合理设计分配实验步骤及相关人员,共同学习实验仪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在自然保护区中规划设置了生态恢复区和非生态恢复区相对比的8个样地,完善了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走田间,下地头,深入实践第一线

  团队成员赴河口地区的8个芦苇固定样地开展生态学实验,依据是否为生态恢复区各横向划分4个样地,每个样地再划分3个1m*1m的小样方。每个芦苇样方中,团队成员进行了土样的挖掘采取和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工作;同时测定了样方中芦苇的株数、密度、基径、株高、光合速率等生长数据及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

  在实验过程中,团队成员感受到了常年扎根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区的科研工作者和生态保护者的艰辛与不易,也明白了芦苇湿地对于河口地区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于此,团队成员刻苦投身实验,在劳动过程中自觉树立了良好的生态文明保护观和投身祖国绿色发展的理想。

  

  展所学,重落实,推动成果新转化

  实践团队依据生态学原则,将所测得的数据录入电子表格进行数据拟合分析,并将采集的芦苇样本和土壤样本带回实验室进行后续的内业分析以进一步对比生态恢复区和非生态恢复区水文、植被、土壤等生态特征,初步得出有助于湿地可持续恢复及改善的生态学理论。

  此外,实践团队应用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测量仪对大样地和小样方进行了坐标点定位,建立了可长期监测的固定样地。于此可实现对芦苇湿地芦苇生长指标及环境因子的纵向监测,结合已进行的横向比较与郭霄副教授团队的科研课题内容,实践团队切实为促进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芦苇实现新绿色发展贡献青春力量。